找到相关内容168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天地有道”与“回念一几”──以“人的素质”之提升为核心

    无所选择的被抛掷到人间来的。这样的两种论点是大相径庭的,但骨子里,他们却都是服膺人的有限性、「神人分隔」。他们是在一「断裂型的理性」下来理解人。当然,西方的小传统,如神秘主义(mysticism),...从「外王」到「内圣」〕的崭新可能。这也就是说,在一公民社会下,吾人当经由一外在的场域之合理构造,成就一社会之道,由此社会之道之开显而落实于人,如此天地有道、人间有德,成就一套人间的社会道德。这样的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2870785.html
  • 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

    寻求道境的努力拉回到此岸人间中寻求禅境,将老庄道遍存于物,物、道相即不离的思想在禅学中彻底地贯穿下来,因此,黄檗禅学的禅境比老庄的道境显得更为平实、更为具体,对于世俗的文人士大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...最为诱人的一段文字。“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”,这种绝对的理想境界是超离具体、现实的世界之上、之外的。如果说老庄的道境具有贬抑世间而推重出世间的话,那么,黄檗禅学的禅境在由俗的分别、经过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3441242.html
  • 佛指舍利在现人间的前前后后

    赵朴初会长曾即兴写下长诗一首,题为《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》,今引录如下:  我昔两次送佛牙,巡游缅甸与楞迦。  举国上下争迎奉,倾城遍野持香华。  今年浴佛迎舍利,雷音普降人间。  不期佳讯联翩...佛指舍利和供养物器自唐代置于地宫,历经一千一百多年而重现于,乃千载一时的盛事,体现了佛陀慈悲之光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光辉.这次瞻仰法会规模空前,海内外高僧云集,是可以预期的.全世界的佛弟子不分宗派,均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1442975.html
  • 黄庭坚“心”意象中的儒与禅

    、 “即心即佛”说相类,以心为根,明辨事理,断除疑念,领悟佛法的智慧,此可比禅家所谓“慧”。另在《赠柳展如八首》其八中有“八方去求道,渺渺困多蹊。归来坐虚室,夕阳在吾西”之句。“虚室”出自《庄子?人间》:“瞻彼阕者,虚室生白”,喻心②,此处双关,意谓道在心中,不必外求,也有很强的禅宗色彩。 养心治性的目的就是让它在生活中发挥作用, 黄庭坚主要谈到了“心”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: 一是读书...

    昝红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5048886.html
  • 新人新佛新世界

    物质之“欲”所引致,人间无尽的恼害与苦迫,无不由此而形成。佛陀的如实而普遍的智觉之光,辟辟透透地照穿了此“见”此“欲”,令无数人从(三)有海中渡登彼岸。二是通,豁融得无遗无了,非染非净,面对一切而心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1649216.html
  • 苏洵与释道

    道理,原型出于《庄子·人间》。这是一篇谈处世的哲学,文中说南伯子綦游商丘(今河南商丘县),见到一株巨树,其树冠之巨可荫庇一千辆马车;但其树枝弯弯曲曲,不能用来作栋梁之材,其根疏疏松松,不能用来做棺木...后蜀。他性喜道术,后度为飞鹤山道士,著有《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》以阐述《参同契》要旨,"使埋没了八百年之久的《周易参同契》"又"流传于。"2除此之外,四川的成都--眉山一带在唐末五代就是文化、刻书...

    吴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0453531.html
  • 大乘位与大乘各宗

    龙猛以定力开南天铁塔,金刚萨埵授之以灌顶,故人间有密宗教义流行焉。以非自龙树之自证境上而流出者,故须归之于金刚萨埵。有云金刚萨埵即普贤,普贤在大乘教法上为最高之模范菩萨,故从三摩地门有华严教;从...ldquo;宗法云地而有华严教”也。   2. 宗佛智及二乘回心之劫前菩萨故有法华教法华教是佛陀自证的境界,自动的大愿意乐所说,所以说‘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,出现于&rsquo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3355795.html
  • 刘勰的虚静说与佛家的禅学

    ”(《庄子·人间》)仲尼蹴然曰:“何谓坐忘?”颜回曰:“堕肢体,黜聪明,离形去知,同于大道,此谓坐忘。”(《庄子·大宗师》)庄子的认识论似与刘勰的虚静相似,然细而辩之,又有不同。首先,庄子认识论的目...理论,创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虚静说。刘勰与禅学一、时代学术之风:齐梁间禅学的兴盛禅为梵文“禅那”(Dhyana)的简称,或译为“思维修”或译为“静虑”。佛教初传中土之始,即有禅经之翻译。后汉安高译《...

    冯国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3457066.html
  • 刘勰的“虚静”说与佛家的禅学

    仲尼曰:“若一志,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,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。听止乎耳,心止于符。气也者,虚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虚。虚者,心斋也。”(《庄子?人间》)  仲尼蹴然曰:“何谓坐忘?”颜回曰:“堕肢体,黜...创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虚静说。  刘勰与禅学  一、时代学术之风:齐梁间禅学的兴盛  禅为梵文“禅那”(Dhyāna)的简称,或译为“思维修”或译为“静虑”。佛教初传中土之始,即有禅经之翻译。后汉安高译...

    冯国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3858349.html
  • 大足观佛

    顿悟、宏法、救世而至于圆寂,是自身生命的无限扩大和圆满,苦海无边的人间,因而展现了方向和涯岸,佛之死,诚然“大”矣。  宝顶山石刻中,表现死亡的还有西北崖的“地狱经变图”。虽然在行教的意义上是劝善诚...

    程明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4264186.html